统计显示,2000-2007年,全市累计超采地下水56亿立方米。
在政府推出4万亿元政策的时候,我就预言,4万亿元之后一定是二次探底第二,人口城镇化将带来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
考虑到引致的投资需求,内需规模有可能接近百万亿元。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6%,而人口城镇化率仅有35.2%。今年下半年,中国将出台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什么?主要的在于下一步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增长将呈现以下三大趋势:1.走向消费大国的大趋势我在2010年的纽约年会上作了这个主题的演讲。就是说,中国的内需释放,能够支持7%~8%的中速增长。
2012~2020年城乡居民消费年均实际增速有可能达到7.66%~8.92%,同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潜力将在7%~8%这个区间。中国加快经济转型和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就有可能再开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黄金10年。速度不是主要问题,是经济质量。
惠誉说,中国的信贷泡沫可能"史无前例"。随着新兴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比重上升,它们在IMF的分量也会日渐增加。"来源:法广 进入专题: 结构转型 。"只有以这个货币计价金融资产,这个货币才能在国际上用起来。
朱民认为,中国经济的大问题是投资比重过高。金融危机以前是出口比重太高,危机以后,随着需求下降,出口比重下降,通过国内投资来弥补需求带来弊端。
这主要是转换经济结构的问题,转到以内需为主的模式经营企业的,和经济形势也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一个企业家说,我等经济形势大好时,再扩大规模。今天的衰退,都是为过去的繁荣买单。
我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目前经济数据的走弱、增长速度的下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现象,我认为这是一种结构性的衰退,跟大多数经济家理解周期性衰退不一样。大家都知道,量化宽松对恢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没有实质性作用,几十年的零利率并未解救欧洲和日本所以,复苏必须先去杠杆化即削减债务,美国过去在作什么,就是在削减债务,调整结构,是要死人的。现在的一切问题,都在往道德上引。很多人说我卖国,我也不怎么在意。
在座的企业家朋友们,不要将注意力放在3.0何时出台,而是要聚焦在自己的领域,聚焦在自己的投资上。但是去年的四万亿2.0,扔进去,好像水花都没有。
二、四万亿1.0、四万亿2.0、四万亿3.0?微观指数上,生产价格指数不断下降,很多行业出现了亏损,一些企业开始裁员,就业形式越来越难,今年大学生毕业据说是最困难的一年。为什么,国企他背后有资金支持,而且国有企业亏损后,也没有关系,政府会补贴的。
有一个很好的指数,叫做克强指数,主要是参考发电量、铁路货运量来看经济状况。当时政府感觉到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那就由政府来投资,当时是大量投基础性行业。前段时间领导还大声说四万亿是正确的,但是也没有給我辩解的机会,我也就只能在民间辩解辩解。所以,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因。学校出很多问题,是因为教育从业人员道德有问题,医院出很多问题,是因为医生从业人员道德有问题,房地产市场出很多问题,是因为房产从业人员道德有问题,等等。)2、城市群,未来可能会称为城镇化的可能吗?象这种非常宏伟的规划,我认为基本上都是忽悠。
但是现在更糟,连基础性投资都面临过剩,连政府都不知道去哪里投资。各位作投资的,作企业的,我建议大家也不要去关心。
但是2.0是低调,打枪的不要。医疗卫生问题是供应不足,是过度管制。
这点小权力,政府你放了吧,放了后得到的经济发展,不知道会多少。我都认为宏观政策不是营养液,而是鸦片烟,这是没有用的。
这些政策都不可能扭转中国经济下行的经济。国内的二度松宽,再次忽视了结构性问题,辅之以短期需求拉升,那么就一定会有三次探底。一个企业的能力,不是他预报天气的能力,而是他抵抗天气的能力。中国的现状是:凡是能够投资的地方,都是产能过剩凡是产能不过剩的,都是不能投资的例如电讯、例如卫生系统等,很多投资机会。
正因为如此,全球资金不断的流向美国。)3、美国找到了经济的新增长点是灵活的市场机制创造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1)加州为代表的创新企业的重新涌现,持续创新能力(2)以德州为代表的旧能源产业的新生页岩气的开采成本大幅下降,比世界上低30%(3)制造业回流美国企业不在中国扩大投资了,在中国的企业继续经营,不扩大投资了,新的投资在哪里,回到美国去了。
因为刺激性政策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政府从过去的几年间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尽管他的学习速度很慢(掌声。企业要活下去,也要自己转型,目前宏观形势不好,政府又来折腾,我也无法告诉具体一个企业该如何转型。
所以出现政府债务问题,政府要破产了。一、中国经济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带来的持续性衰退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确实是很不乐观。
结果今年一季度末就出现了,连续的持续的下滑。洗手间一看,马桶没有了。城镇化都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我一直呼吁,实施新的减税,让企业活下去。
杨白劳借了黄世仁的债,还不起,就把喜儿拉走了。一个企业生存力,跟踩点是没有关系。
为何国内需求跟不上产能的增长?是跟收入分配的失衡导致的。没有办法,透支得来的繁荣,一定是要偿还的。
来一场城镇化的大跃进,又变成政府圈钱圈地,赶农民上楼。所以国有企业进入竞争行业,其实就是扰乱市场竞争。